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为您推荐
中医心理疗法项目的内涵解读(含中医特殊与综合疗法)与未来展望
时间:2023-10-24 11:24:11 来源:

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中,把中医心理疗法列入其中,并且与中医心理疗法相关的项目还有,例如“外气功治疗”、“内养功治疗”、“放松功治疗”、“中医五音治疗”等。本人作为专家组成员之一,基本参与了这个技术规范的全部过程(尽管有些时候因为特殊原因未能参加)。现在对《规范》形成过程和中医心理疗法项目的内涵作一介绍。


2012年甚至更早就开始试图将“中医心理疗法”申请国家医疗服务项目并进入医保收费系统。早期申请时,主要考虑以广安门医院的部分带有自身特色的“中医心理疗法”进行申请。但是,后来,我们考虑到,如此很难带动整体中医心理学的发展,所以,早期申请中,我们用了“中医系统心理疗法”,实际上就是准备把中医心理学领域中各种可能比较著名的心理疗法纳入其中,以鼓励、促进和带动整体中医心理学的发展。这件事一办就是11年。
中医心理学早期发展过程中,主要以王米渠、王克勤、董湘玉、张伯华、张教娟教授等老一辈同志为中医心理学的先驱者,无论从理论到临床,基本上没有摆脱传统中医学的影响,治疗过程中也还是以中医辨证论治的方式为主。也就是说,中医心理学作为中医学理论的一个分支,仍然以传统中医学理论为主,增加了某些心理学的概念与思维,临床上,也只能与原来的中医辨证论治没有多大区别;另一方面,在中医人格理论研究方面,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基础研究所薛崇成教授(已故)率领杨秋莉教授在五态人格方面的研究成果,早期无论在中医领域还是西方心理学领域,影响比较大,是中医领域最早开展中医心理学人格理论研究的队伍,也早已进入了医保,应该是中医心理学领域最早进入医保的中医心理技术。问题在于,五态人格依然遵从中医五行分类为基础,虽然也有某种特殊的意义,但如何与临床心理结合、特别是如何与中医心理学临床结合,用于临床还需要认真研究。
尽管中医心理疗法按照我们的整理,可以分为四个大方面,即:
640.png
 
其中之一的传统中医心理疗法,大致包括传统的中医情志疗法,由于缺少基本的技术操作规范,特别是比较严格的临床研究:如评估方法与疗效评估并不多,另外从现代临床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些疗法或技术可能还存在伦理学问题,比如,情志相胜法中的悲胜怒、怒胜思等,在临床上应用有限,也特别不适合于大样本临床心理研究。
其中之二是所谓创新中医心理疗法,虽然在这张图上主要描述的是(TIP技术),可能是因为过去一段时间内,在中医心理学临床研究中,以本人几十年的临床研究为基础的治疗方法,研究项目和课题较多,研究论文比较多,推广与应用相对来说也比较规范,所以可能是中医心理疗法中容易申请国家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的内容。除此以外,中医睡眠调控技术/中医催眠心理技术/心理针灸术/中医意向(错字:应该是中医意象)疗法/中医情志顺势心理治疗/改良中医情绪疗法/移空技术(虽然由于特殊的原因这次“移空技术”最终没有被录入)等等,包括这次没能进入国家公布的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的,如体悟疗法等都应该属于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思维、又有一定的中医理念并与现代临床心理学知识相融合的心理技术,都纳入了这个范围当中了。
其中之三是中医身心调节技术,如中药、针灸、按摩以及其它的非药物疗法,可能也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医学的主流部分,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和基础研究、临床研究都很多,当然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虽然中医心理队伍可以参与并引导研究,但应该不是我们中医心理学队伍的主要研究方向。
其中之四是中国本土心理疗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与西方心理治疗方法结合的产物,但又与中医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有根本不同,这些心理疗法虽然与中医理论吻合度不高,但与中国传统文化切合度较高,如道家认知疗法、体悟疗法、儒家认知行为疗法、点通疗法等本土化心理疗法等,今后逐步都纳入到中医心理学的技术体系当中来。
基于以上基本认识,下面对这次这次进入国家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的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解读。
一、界定“中医心理疗法”的治疗过程必须经过中医心理学术机构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的中医师、护士或中医心理师或催眠心理师来具体操作实施。这里要明确几点:
1、如何界定中医心理学术机构?比如中医院校、中医医疗机构以及被国家中医局和
民政局等行政机构认可的专门从事中医师、护士或中医心理师或催眠心理师培训的社会服务组织(如中医心理学会和中医心理研究院等);
2、这些机构必须具有中医心理师和催眠心理师的培训资格;
3、这些机构必须具有能够承担中医心理师和催眠心理师培训能力的讲师;
4、这些机构必须具有能够承担开发或者借用正规的可以培训中医心理师和催眠心理
师的教材、课程设置和教学规程等;
5、这些机构必须拥有固定的或者稳定的临床实习和进修基地,必须规定学员有比较
合理的临床操作实践过程;
6、这些机构必须对学员有严格的考试、考核、认定和继续教育过程;
二、关于中医心理治疗技术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1、中医心理治疗技术:如创新中医心理疗法包括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即TIP技术、
调神导引技术)/中医睡眠调控技术/中医催眠心理技术;也就是说,这些治疗技术的实施都主要是临床医师(含中医师)、护理师以及经过严格培训和认定的中医心理师或者催眠心理师,同时必须在医疗(含中医)机构中进行,并且接受的医院正规的医疗护理管理;
2、咨询式中医心理治疗如传统情志疗法或中医情志顺势心理治疗/改良中医情绪疗
/心理针灸术/中医意向(象)疗法等;这些技术,由于跟西方的心理咨询技术形式接近,但与中医心理治疗技术的技术含量有别,可以在医院外进行培训并由心理咨询室中进行,实施都未必需要临床医师(含中医师)、护理师以及经过严格培训和认定的中医心理师和催眠心理师资格,但必须经过中医心理学术机构规范化培训和考核认定的中医心理师和催眠心理师资格。虽然这次未能进入体系,但如道家认知疗法、儒家认知行为疗法、点通疗法等本土化心理疗法应该都属于这个范畴;如果这些疗法在医院内实施,也必须接受的医院正规的医疗护理管理(仿照心理治疗师原则);
三、虽然不属于中医心理疗法,但被列入了中医特殊技术当中的内容如下:
1、外气功治疗:尽管对“外气功治疗”项目,对患者按中医气功学进行敏感性测试,医师进入气功治疗状态,以“发功”或点穴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外气治疗。(注意“发功”一词,被加上了引号);由于学术争议较大,但原来已经在中医特殊与综合治疗项目中存在,专家组建议,暂时继续保留在其中(类似于西方心理学的暗示疗法),不等于对这种疗法进行了学术肯定,也不作为临床发展重点;
2、内养功疗法和放松功疗法:前者是应用中医气功学语言与行为对患者进行身心放松的诱导,使患者个体或群体进入状态,并通过心理诱导治疗疾病,实际上是传统气功疗法的一种。后者指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不同证候进行辨证施功,运用呼吸诱导训练程序与规范的语言、动作进行行为诱导或教授,使患者进入身、息、心三者协调的状态治疗疾病,其实也是传统气功功法的一种。只是具体操作时在形体与呼吸方面操作流程上略有不同。内养功
疗法也是以前保留在中医收费项目中,这确实对中医院开展项目非常有益,对病人慢性疾病的疗养非常有益,所以,保留下来了。这次由于特殊原因,“移空技术”未能进入其中当中,将来是不是可以纳入这个系列中,还是纳入中医心理治疗项目中?主要看未来的专家组如何如何界定。
3、中医五音疗法:由经过中医心理培训的中医师或中医心理师、护士完成辨证处方和
干预治疗。医生根据每个患者自身身体结构不同,五脏在脏气上的差异,配合不同的音乐,运用五行原理,使它们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约,五音搭配组合,适当突出某一种音来调和身体,就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的作用。五音治疗以个体音乐治疗的形式,每次60分钟,具体治疗次数根据具体病情决定。中医五音疗法,实际上是中医理论释义的传统音乐疗法而已,具有一定的调节情绪作用,由于跟传统文化有关,也必须有一定的暗示作用。所以,这也是中医的一个进步。如果按这个内涵,应用之前就必须进行中医理论和中医心理学培训,否则会理解为无证操作,属于违规违法行为。
四、中医心理疗法:这次这个项目的内涵最难写。作为中医心理学学科的所谓带着人,
尽管本人在中医心理疗法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有自己团队的中医心理理论、方法与技术,并且形成了体系,而且也做了大量规范化的临床研究,同时这些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与研究过程中,规范程度不断提高,取得越来越好的疗效。相对而言,其它的中医心理疗法相对而言确实规范化程度较低。但如果仅仅写进去我的项目,显然不合理,也不符合学科和专科发展的事实与未来需求。所谓“创新中医心理疗法包括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即TIP技术、调神导引技术)/中医睡眠调控技术/中医催眠心理技术”主要是指这个部分,临床研究最规范,培训人才最多,知名度也最高。由于这个疗法应用起来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是在中医气功思维基础上,又与西方的精神分析和认知催眠疗法相结合形成的集中医整体论和辨证思维于一体,又结合西方各种心理技术中有益成分,是一个整合性和创新性较强的治疗方法,也是一个技术体系。特别是广安门医院这支中医心理学队伍,针对这些疾病,结合中国的临床实际,进行了大量经验整理和科学规范化研究,研发非常先进的忆溯性人格发展量表和人格倾向量表,这些量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精神与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是最重要的研究,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有靶向性的精准治疗,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速度和疗效,也容易被患者接受。但对治疗师的要求程度较高,学习过程较长,运用起来难度较大。
因此,为了突出优势的技术,也要反映中医心理学的整体发展状态,把各种成熟的和不太成熟的技术都纳入到这个体系当中来,目的之一是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拒绝一家之言,同时主要还是为了鼓励中医心理疗法技术不断创新,引导规范,促进疗效评估。
并不是说某些技术进入了中医心理疗法,就已经一定是完全成熟的技术。这一点恰恰是学习了中医管理经验,把很多没有学历的中医学徒引进到中医药学科中来,壮大队伍,形成了跟师班、师徒制以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多种人才培训方式。很多技术还需要继续按照国家医保要求,在肯定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技术操作流程,确定适应范围与适应症,逐步规范。如果在使用中,刻意夸大疗效,突破适应范围,这是非常危险的,也是临床绝不容许的。
中医心理疗法项目巧妙之处在于,不仅在一个项目中,纳入了大量中医心理技术,还把中医心理技术也大致分成了两类:
一类是治疗性质的,如创新中医心理疗法包括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即TIP技术、调神导引技术)/中医睡眠调控技术/中医催眠心理技术等要求较高,难度较大,收费相对较高,甚至高于西方心理治疗,同时允许运用某些具有二类以上医疗许可证的催眠治疗设备,代替部分人工治疗;另外还允许对儿童进行这种疗法时,加收不超过30%,这是因为对儿童进行TIP治疗难度更大;特别是有意义的是,由于中医心理疗法特别是TIP技术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数字疗法阶段即中医心理TIP数字疗法,也可以参考西方心理咨询收费。从这个角度讲,中医心理疗法实际上已经大踏步进入了数字疗法时代。
另一类是咨询性质的,与西方心理咨询区别不大,只不过是理论和操作有所差异。如咨询式中医心理治疗:如中医心理TIP数字疗法/中医情志顺势心理治疗/改良中医情绪疗法/心理针灸/中医意向(象)疗法等。在医疗机构内,可以作为心理治疗项目,可以参照西方心理咨询收费。在医疗机构外应用的,归于心理咨询类技术。
五、目前这个《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只是一个技术规范,是一个指导性文件,或者是一个医疗项目收费定价指导,而不是认为一定可以收费了。今后的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各省市的卫健委和中医管理部门甚至当地发改委物价局的工作,参照这个文件,根据当地情况,迅速制定当地的医疗物价收费标准;
2、中医心理疗法中各种技术迅速按照要求制定相应的技术操作规范和治疗范围,还要出版相应的著作,发表相关的论文,以说服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才能把这个技术纳入医疗物价收费当中。特别是不能盲目扩大适应症与治疗范围,否则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甚至法律纠纷。我们会组织这个方面的工作,指导编制相关文件,出版正式的参考材料。
3、具有中医心理学培训资质的中医药院校和医疗机构、社会服务组织等,要迅速启动培训过程,相关学会要组织专家技术小组,制定培训标准,撰写培训教材,规范培训流程,严格考试考核,高质量、高水平培养合格的中医心理从业人员。
作为中医心理学的专家之一,我只是对国家出台《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作了以上解读,并不代表国家正式的文件。但这些意见,相信对有志于参与推动项目实施和中医心理学发展的专家有所借鉴。
国家出台《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是对中医药行业和中医心理学发展的大力扶持!西方心理学进入中国历经百年,文革后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突飞猛进,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与融合过程非常复杂,西方心理学在中国迅速发展,大大影响了这一代中国人。但是,这种不加批判的全盘吸收过程,一方面大大的促进了中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非典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既让国人了解了心理学对人们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让百姓得出令人尴尬的结论:“防震防水防心理医生”;同时还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由于心理学横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两大学科,不同民族的生物学、生理学差异可能不会太大,但心理学恰恰与这个民族的政治、历史、人文密切相关,中国的心理学如果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理解和研究,几乎就难以称为是完整的中国心理学!中医心理学作为中国本土心理学的一支队伍,在中国本土临床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的贡献勿容置疑!因此,近年来,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唤,对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期待,对中医心理学发展的关切与憧憬,心理学领域专家也几达共识。国家恰在此时出台《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国家出台《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显然对中医心理学发展有巨大的引领作用,给中医心理学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相信,未来三十年,一定是中医心理学发展的大好时机。
首先,由于中医心理学人才奇缺,已经是中医心理学发展的瓶颈,因此实用快速的中医心理技能型人才培训相关的中医心理学培训将会成为心理学领域的第一个热点,随着中医心理人才的增多,国家将会对中医心理人才培训给予更大的关注,特别是近年内一旦中医心理技能人才培训如果作为职业进入国家职业大典,中医心理师有可能成为热门职业;
其次,中医心理人才的增加,一定会促进中医心理临床工作发展,特别是中医心理技术不断创新与增加,中医治疗与调节手段的不断丰富,中医心理临床疗效的提高,在让百姓心理健康方面获益的同时,也会让中医心理学地位有所提升;
第三,近年来,由于中医心理技术智能化、装备化与数字化功能大大提升,其科学性和可复制性及其临床实用性,都让目前的西方心理疗法难以比拟,中医心理学正在追赶着现代最新科学技术,希望中医心理学发展很快会走出一条“弯道超车”的大路,与睡眠与心理相关的企业和产业将有可能更加引人注目;
 第四,以上三个方面的发展,带动中医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和中医药大学中医心理学正规学历型人才培养步伐。目在新西兰林肯大学中医药院校已经率先开设了中医心理学系;国内也有某些中医药大学在跟本人及本人的研发团队接洽开设中医心理学专业或者方向事宜;如此,也必将会带动中医心理学的基础研究。
第五,随着疫情结束,各种学术交流日趋活跃,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医心理学国内外学术交流也将蓬勃开展。
……
相信:中医心理学正在快速发展的大道上、未来可期!


图/文:北京广安中医心理研究院


本期编辑:中和民康

0

本网站版权所有: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医院创新管理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幸福一村55号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路15号

电话:13601364696

版权所有:京ICP备09057878号-4

特别声明: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治疗依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