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为您推荐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新时代“土生土长”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专访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姚宏文
时间:2024-2-20 22:20:45 来源:
1708439043881.png

今年3月20日,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联合滨州市人民政府及华夏时报社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大会”,将在山东省滨州市黄河三角洲交易中心拉开序幕。这次大会举办的意义有哪些?就相关问题,《华夏时报》记者专访了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主任姚宏文。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姚宏文: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是经中央编办批准设立的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级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专业机构。

自成立以来,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坚持全面贯彻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保障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牢牢立足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推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组织开展了多项儿童青少年、老年人、职业人群等重点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策划举办历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全国精神心理健康科普大赛、“先行者”心理健康校园活动、心理健康基层行、全国社会心理服务情景剧展播等活动,组织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国际交流,举办针对社会心理服务基层人员和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升培训,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等典型案例征集推广。这些工作为持续推动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记者: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是首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大会”的主办单位之一,您可否介绍一下这次大会的举办背景及原因?

姚宏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逐步扩展和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大幅提升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能力。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不仅是医疗卫生问题,同样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等10部门认真贯彻“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部署要求,于2018年联合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试点地区紧紧依靠群众,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方法、应用和模式,涌现出一大批基层首创的枫桥式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在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幸福中国建设中取得了不凡的成效。

为全面总结和展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成果,宣传推广实践创新经验做法,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作为主办单位之一,与山东省滨州市人民政府、华夏时报社共同举办此次“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大会”。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关于推进这一体系建设的意义,您是如何理解的?

姚宏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做出指示批示,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之于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幸福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

在健康层面,旨在防治心身疾病、减少心身问题、维护心身健康、提升心身素质、促进心身和谐,实现心身整体健康;在平安层面,旨在防止社会事件、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提升社会文明,实现社会整体安泰。

同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同样是幸福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积极向上、家庭和睦温馨、邻里团结互助、组织高效关爱、政府公正法治、国家富强民主,有助于实现经济开放富强、政治风清气正、文化繁荣兴盛、社会安定和谐、生态美丽宜居、精神文明富足。

总之,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是推动社会治理的“重头戏”,也是推动社会心理服务建设的“硬道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是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实现人民安居乐业与社会长治久安的内在要求。

记者:您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姚宏文: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基于自身国情提出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在内的五个方面重要特征,为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我相信,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将更加清晰、探索将更加有力。

一是解决“建什么”问题,基于中国国情和文化,运用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积极主动预防和解决个体、群体与社会层面的各类问题,探索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地域特点、文化特色的事业发展成果,在提高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

二是解决“谁来建”问题,推动形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社会心理服务合力。

三是解决“靠啥建”问题,将继续建立健全服务网络作为重要着力点,既关注对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支持和保障,又重视群体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心态的大力营造,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全方位、全周期、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系统,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记者:2023年12月8日,“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大会宣传动员会”在京举办,已向全社会各界发出来自社会心理服务的邀请。您曾在发布会上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式社会心理服务话语体系”,可否就此详细介绍?

姚宏文: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从国内外心理健康供需和行业发展现状看,单纯的心理学或医学模式不能有效地减少存量、控制增量、缓解供需矛盾等问题。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达成共识,要加快构建一套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社会心理服务话语体系”,打破理论研究与中国实践之间的“隔阂”。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新时代“土生土长”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既不是“舶来品”,也不是“嫁接”或“仿制”的产物。深入研究总结具有本土特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是从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我们要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地方特色和融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路径,使之在理论和实践等各个层面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炼形成系统、完备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推动和保障这一事业的持续发展。

记者:对于首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大会”,您有哪些期许?

姚宏文:这次大会承载着总结试点、继往开来的光荣使命。按照会议方案,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党政机关系统相关部门,卫生健康系统的各级精神卫生中心、医疗机构,学校教育系统,基层社会治理系统,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报送单位,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指导专家及相关行业学协会、社会组织、企业负责人等各方代表,都将出席这次盛会。

古语有言“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我们诚挚邀请同仁们加入进来,一同现身说法,在大会上分享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

党的二十大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引,为保障人民群众心理健康和美好生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以赴举办好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大会,为深化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为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幸福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文:华夏时报


本期编辑:中和民康

0

本网站版权所有: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医院创新管理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幸福一村55号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路15号

电话:13601364696

版权所有:京ICP备09057878号-4

特别声明: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治疗依据。

返回顶部